专业
认证

强制性产品检测目录调整:市场规范与消费安全的重要变革

市场监管总局动态调整强制性产品检测目录,新增储能电池、智能穿戴等12类产品,强化新兴领域质量监管。企业需关注6个月过渡期安排,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验证产品认证信息,新规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对《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进行新一轮动态调整,涉及电子电器、儿童用品、建材等八大类产品。此次调整是自201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产品准入规则优化,旨在响应产业升级需求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调整背景与核心逻辑

随着新业态发展和科技迭代,原有目录已无法覆盖智能家居设备、新能源配件等新兴品类。本次调整遵循"三增两减"原则:新增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儿童智能手表等12类产品;移除低风险低压电器等7类产品;修订23类产品的检测标准,例如将电动车充电桩的防水等级从IPX4提升至IPX6。

二、关键领域调整详解

  • 电子电器类:新增无线充电器电磁兼容性检测,要求辐射值低于国际标准15%
  • 儿童用品类:将STEAM教育玩具纳入检测范围,严控重金属迁移量
  • 建材类:对防火保温材料增加烟雾毒性分级检测

三、企业应对策略指南

生产企业需重点关注过渡期安排:2023年新增品类设置6个月缓冲期,已获证产品需在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标准转换。建议企业建立三重应对机制:立即启动产品自检、选择认监委公示的152家指定实验室、完善供应链合规档案。

四、消费者权益升级

目录调整后,市场抽查不合格率预计下降28%。消费者可通过"中国认证"微信公众号扫码验证CCC标志真伪,新规要求产品二维码必须链接至国家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五、产业影响前瞻

短期将带来20-30亿元的检测设备升级需求,长期看将重塑行业格局。以电动自行车行业为例,新标准实施后约15%中小厂商可能因检测成本上升面临淘汰,但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将提升至65%以上。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强调,此次调整通过"放管结合"模式,既降低低风险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又筑牢了高风险产品的质量防线,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贝斯通检测认证机构中心 » 强制性产品检测目录调整:市场规范与消费安全的重要变革

贝斯通检测 专业认证 诚挚服务

国内外一站式检测认证。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