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幕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港澳台·海外华人展区”和综合画种·动漫展区艺术名家云集,这场艺术盛会为广州的城市文化内涵增色。8日,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特邀此次来穗参展的艺术家和本地艺术家组成采风团,前往广州粤剧博物馆、永庆坊、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参观考察,感受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城市文化气质。
永庆坊感受“原味”西关风情
永庆坊是采风团此行的首站。沿着底蕴深厚的麻石街,艺术家们走进青砖民居和创客工作室,实地感受了广府建筑的古色古香、浓郁的岭南风情和城市变迁的历史记忆。
“第一眼看到李小龙祖居的时候觉得挺意外。来了广州这么多年,真正走进西关的采风这还是第一次。”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邝祖海说,借这次采风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改造进展很有意义,对于动漫创作而言,文化传统就是动漫IP的创作来源。
随后,采风团还参观了永庆二巷的銮舆堂,近距离接触趟栊门、雕花彩塑,再次现场体验粤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而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岭南园刘建筑之美则展现在各处细节中,屋檐上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烧制的嵌瓷色彩斑斓,造型栩栩如生。
室内展馆讲述粤剧发展的历史,一副副仿真袖珍模型告诉采风的艺术家演大戏酬神的盛况,临时搭造的戏棚更解释了何谓“爆棚”。透过讲解,了解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艺术的发展历程、行当设置、唱腔流派、粤剧名伶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的珍贵藏品,通草画及精致广绣,亦让采风团成员叹为观止。
以一幅加州印象派风格的油画《拉古纳傍晚》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广州展区“港澳台·海外华人展区”展览的司徒维能侨居美国加州,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赴美后,他以职业油画家的身份闯出一片艺术天地。司徒维能告诉记者,身在海外几十年,他经常用画笔描绘他记忆中的故乡。
在今天的采风现场,司徒维能又回忆起当年在广州求学的点滴。虽然近年也时常回国写生,对于故土还是寄予深情。回到广州参展,跟本地文艺界的朋友交流互动,重新认识不断变化和前进中的广州。“广州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非常好,老的地方还能修旧如旧,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司徒维能说。
在十三行遗址感受广州“老城市,新活力”
“就是这么一块小小的地方,创造了很多项世界级的奇迹。”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荔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黎向采风团详解十三行的辉煌历史。“郎世宁当年首先是在这里学习了三年的中国语言,在这里开过画室才进入皇宫当画师。”李黎说到。在昔日十三行遗址上建起的博物馆借助瓷器、外销画、象牙器等文物展示串联历史,能让观者感受东西方文明在十三行的汇聚和传播。艺术家们在文物展台前驻足,细细品味文物背后凝结的东西文化与艺术的交融。大量的文献史料和海内外遗存的文物,情景式还原了广州十三行当年的盛况,以及广州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
参加采风的成员纷纷表示,活动带领参展艺术家近距离考察广州的文化建设成果,对广州城市综合文化实力有了新认识。这既激发了艺术家学习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也为他们深入生活、挖掘创作源泉提供了实践机会。
“带领艺术家们发现最具广州特色的西关文化,一草一木,完全广味,一砖一瓦,乡味十足。”广东省青年美协主席、广州市美协副主席钟瑞军说,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一次城市文化之行,引发了此次参展艺术家对传承的坚守和对创新包容的思考。
广州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采风活动是“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广州展区相关工作的延伸。既是进一步提升展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传播广州形象,讲好广州故事,展示广州良好的城市形象,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记者】刘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