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认证

腾讯副总裁程武:支持青年科学家发展 让科研工作成为新时尚

新闻资讯讯11 月 3 日,首届腾讯科学周在北京举办,腾讯与施普刘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科研共同推出的“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奖(Nature Research Awards for Driving Global Impact)” 评选结果也在期间揭晓。今年37岁的英国知名神经学家、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会士Tom Baden获奖。腾讯公司副总裁程武在颁奖仪式上表示,希望支持青年科学家的发展,让科学探索成为公众,尤其年轻人的追逐点,让科研工作,成为一种新时尚。

%title插图%num

(“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奖”颁奖合影)

腾讯公司副总裁程武致辞全文:

%title插图%num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致辞)

尊敬的Magdalena Skipper博士、来自Nature的合作伙伴、媒体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参加首届腾讯科学周——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奖颁奖发布会。

很多媒体朋友们已经注意到,今年WE大会升级成了“腾讯科学周”。在WE大会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科学探索奖、全球影响力奖两项青年科学家颁奖活动,以及首届腾讯医学ME大会。

WE大会办到第七年,这是我们的首次升级。七年前,我们说WE大会的初心是不谈商业,只关心人类未来的命运。

七年来,我们的关注点从科技应用深入到基础科学,WE大会舞台上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生命科学家越来越多。年复一年的实践,让我们更加坚信:基础科学是世界进步的关键推动力,也是科技应用发展的根基。

七年来,腾讯也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转变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我们发现,企业越大,责任越大。这份责任,不仅是为用户提供好产品、好服务,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的力量,源自科技与文化。每一次科技的变化,都会推动人类生活形态的变化,让人类变得更强大。但是,科技如果没有文化与价值观的引导,就有可能会被滥用、甚至恶用,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挑战,甚至负面效应。科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而文化,则是确保科技向善发展。

我们以科技向善为使命,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加快前沿领域探索,让科技创新驱动公司未来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不断推出有价值、有情感共鸣的内容,让人们在精神家园彼此连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推动基础科学及前沿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企业和大学的投入,也需要举一个国家之力,甚至国与国之间的携手合作。我们相信只有弘扬科学精神,让更多的科学力量连接起来,让每一代人都参与进来,才能够为科学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正如Pony所说的,腾讯科学周就是希望让科学家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让科学探索,成为公众尤其年轻人的追逐点;让科研工作,成为一种新时尚。这是我们发起科学周的初心。我们希望与Nature等众多伙伴一起,让更多人关注科学、热爱科学及投身科学。

今天,借这个特别的场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腾讯科学周想做好的三件事:

首先是聚焦基础科学,探索关系人类命运的重要科学问题。我们既面临着气候变化、疾病与衰老、城市问题等眼前的挑战;展望未来,还有人类在太空中存续的发展问题。基础科学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也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只有关注基础科学的发展,才有机会找到突破口。

过去六年,WE大会共邀请了数十位全球最顶级的科学家,展示基础科学最前沿的突破,覆盖高能物理、太空探索、生命科学、深海探测等几乎所有可能改变未来的领域。2016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Barry Barish教授来WE大会,分享了引力波发现的过程,告诉我们“引力波将开启宇宙大航海时代”。2017年,Barry Barish教授也因为对观测引力波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WE大会上不断涌出的超前认知,让这场大会成为了未来探索的方向标。今年,WE大会探索宇宙的方式与以往都不一样。为了看见宇宙的轮廓,我们要前往的是一个“小宇宙”,潜入人类大脑、捕捉幽灵粒子、解码癌细胞免疫、展开星尘与弦等。正如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言:你我皆为星尘之子。当我们凝视自己,可能也就望见了宇宙的轮廓。

今年,我们还首次推出细分科学领域的子品牌“腾讯医学ME大会”。WE,的意思是Way to Evolve,寓意着人类的进化之路,我们的历史与未来;MEMedical Enlightenment,则代表了医学启蒙,着眼于每一个我的存在,两者最终都是希望探索解决人类自身的难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就是一部宏大的史诗:10万公里长度的血管,超过任何一条河流;1千亿脑部神经元的存储量,超过任何一座图书馆;2万亿免疫细胞不停歇的惨烈厮杀,超过任何一场战争。在这场生命的博弈中,我们解决了无数困惑,但又发现了更多问题。我们不断去探索人类身体里的世界,以求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明天,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我们邀请了全球最顶尖的医学科学家与临床医生齐聚医学ME大会,分享前沿医学突破,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

第二,我们要努力让科学探索成为公众,尤其年轻人的追逐点;让科研工作,成为一种新时尚。前一阵子,“量子波动速读”培训遭到网友群嘲,所谓的几分钟阅读一本书纯属骗局。但这样的课程,尽管费用高达数万元,家长仍趋之若鹜,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国民科学素养。

科学素质提升既关系每个人成长,也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共同命运科学的魅力,需要在大众,尤其是年轻人中,被重新唤起。这几年,我们尝试为一些中学生安排了采访科学家的机会,本来还有点担心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结果他们做了非常充足的功课,提出了很多让科学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有记者朋友告诉我说,看到小记者们手上厚厚的一叠资料,非常感动。

我相信,今天与科学家近距离的互动,会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如果这颗种子有一天成长为大树,成为未来中国科研事业的栋梁,这将是我们最欣慰的事。少年强,则国强。未来,我们不仅要增加学生记者的数量,还要探索更多与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互动形式,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科学周的活动中来。

第三,也是我们认为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支持青年科学家。青年时期,是科学家的高产时期。我记得有人统计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科研突破,大部分是在他们30岁至45岁之间实现的。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表彰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的理论框架,构成了人类理解宇宙的基础。我推算了一下,那时候他才不到30岁。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不仅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也解释了光电效应,为量子理论开了先河。因此,1905年也被称之为“爱因斯坦奇迹年”。这不禁让人思考:一个年轻人,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爱因斯坦后来给出了答案:是自由的思考。

然而,科学家的青年时期,往往却是困难的时期。2016年,《自然》杂志曾有一个专项研究发现,青年研究者急需稳定的资金和稳定的文章发表,导致他们不得不去研究那些很容易发表文章的课题,而不是去关注真正的大科学以及根本性问题。我在想,如果我们多给予青年科学家一些支持,让他们多一些自由思考的空间,可能创造奇迹的机会就会大一些。

昨天晚上,我们举办了科学周的第一场活动——科学探索奖颁奖礼。去年,Pony与14位科学家联合发起了“科学探索奖”,从2019年开始,将每年在九个领域选出50名青年科技英才,向他颁发奖金。获奖人不需要说明奖金用途,无论是用于科研,还是解决生活压力,都不会受到任何干预。我们希望,“科学探索奖”能帮助到那些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青年科学家,让他们在寻求创新又尚未最终突破的关键时期,得到雪中送炭的帮助,可以心无旁骛地继续攀登科学高峰。

科学无国界,我们对于青年科学家的支持,也不分国界。今天,我们还将颁出面向全球青年科学家的 “全球影响力”大奖。《自然》杂志的全球总编辑Magdalena Skipper博士将为我们揭晓获奖者。

在她宣布之前,我先剧透一下:这位获奖者今年才37岁,但他的成就足以从根本上改写神经科学和医学生理学教科书。他还通过开源方式推动科研工具的大众化,使得研究人员有可能获得他们原本无法负担的工具,让科学界因此而受益。这位获奖者,正是这场变革的领军者之一。下午,这位获奖者也将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登上WE大会的舞台,向大家分享他的研究成果。

科技向善,是腾讯的新使命和愿景。我们相信,年复一年、不计回报地去推动科技创新、去支持青年科学家、努力让更多的青年热爱科学,就是对「善」的实践。科学周,就是我们对“科技向善”的一个注解。

希望和大家并肩前行,用科技之真,行向善之路,至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贝斯通检测认证机构中心 » 腾讯副总裁程武:支持青年科学家发展 让科研工作成为新时尚

贝斯通检测 专业认证 诚挚服务

国内外一站式检测认证。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