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夜赛巴尔的摩乌鸦对阵新英格兰爱国者的比赛进行到第四节,拉马尔-杰克逊(Lamar Jackson)完成了给近端锋尼克-博伊尔(Nick Boyle)的8码传球后,全国广播公司(NBC)的解说嘉宾克里斯-科刘斯沃思(Cris Collinsworth)在转播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
他观察了整场比赛杰克逊的动作细节,他发现:“拉马尔-杰克逊习惯性地会伸手抓毛巾。不管怎么说,今天他抓了毛巾后都会传球。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杰克逊的习惯动作,可从这场比赛看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
作为橄榄球就像运动,不管是教练和球员一直都试图从对手的习惯动作中察觉蛛丝马迹。从进攻锋线球员的姿势还是开球前安全卫的站位,很多教练和球员都能从中读出众多信息。
这也是橄榄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侦察和反侦察,所有球队都无时无刻不再观察对手,同时也在相应地做着调整。
所以说,这次科刘斯沃思真的发现了乌鸦进攻的秘密了吗?为了一探究竟,TheAthletic的记者特意重新回看了乌鸦比赛里所有65档进攻(比赛最后3次垃圾时间里的进攻不算,不过算上了3次因犯规而中断的进攻,因而总数不变)。
通过教练和电视转播两个角度,他记录了每次杰克逊用毛巾擦手的情况,并以此观察乌鸦随后的进攻选择。相关结果如下:
杰克逊擦毛巾后就会传球吗?
答案是否定的。整场比赛杰克逊一共用毛巾擦手39次。其后发起的进攻中,乌鸦传球进攻21次(占比53.8%),地面推进18次(占比46.2%)。
整场比赛乌鸦65档进攻的选择是:传球的比率41.5%,路面推进的比率为58.5%。
从这数据来看,如果杰克逊用毛巾擦了手,乌鸦传球进攻的概率的确会变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杰克逊擦手后就一定会传球。下面两个例子便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比赛第二次进攻时,杰克逊擦完手后把球交给了跑卫小马克-英格拉姆(Mark Ingram Jr.),英格拉姆成功向前推进了3码。
第二节,杰克逊开球前聚商完毕后用毛巾擦了右手。开球后他还是把球交给了英格拉姆。
赛后发布会上,有记者专门就科刘斯沃思的发现向乌鸦主教练约翰-哈博(John Harbaugh)求证,问得哈博一脸雾水。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问题,相信我,类似于这种的细节绝大多数我们都已经考虑到了。”
若杰克逊没擦手,乌鸦会采用何种进攻?
26档进攻杰克逊开球前并没有擦手,乌鸦的进攻选择为:路面推进20次,传球进攻6次。
从中可以发现,如果杰克逊没擦手,乌鸦选择路面推进的概率会大得多。不过鉴于杰克逊通常擦手的时刻都在开球前一两秒,若防守球员过度关注杰克逊有没有擦手,是否会影响球队整体的防守部署。
当科刘斯沃思“提示”之前,乌鸦的进攻选择又各是多少?
第四节稍晚时候,当科刘斯沃思提出他的理论后他在转播时看着杰克逊擦了手,接着就把球交给了跑卫英格拉姆。
当时科刘斯沃思的反应是:“现在我们的猜测不成立了。或许有乌鸦的工作人员正在听我们转播,休息时他们提醒了杰克逊:‘嘿,伙计,擦完手后赶快跑球吧(别让人看穿了)。’”
若排除科刘斯沃思提示后的进攻档数,之前乌鸦一共50档进攻中,杰克逊擦手28次——擦完手后,有18次选择传球进攻(占64.3%),路面推进有10次(占35.7%)。
乌鸦总体的进攻选择中,有24次(48.0%)传球进攻,26次(52.0%)路面推进。
因而,结果和之前提到的类似。当杰克逊用毛巾擦完手后,乌鸦传球的概率更高,然而这不等于杰克逊擦完手后肯定会选择传球。就在科刘斯沃思“提示”前,杰克逊擦完手后就有把球递给英格拉姆的记录。
乌鸦在第二到第三节的2波进攻期间,杰克逊6次摸了毛巾,可最后他只选择了1次传球进攻。
由此可见,科刘斯沃思的结论有些印象流了。综上所述(以及乌鸦在比赛里坐山车般的表现),杰克逊这一细小的动作对对手防守组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关注价值。
像爱国者主教练比尔-贝利奇克(Bill Belichick)这样“奸诈”的老江湖,绝不会将心思放在这样的细节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