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效50%的熔喷布只能做民用防护口罩,只能防尘、防灰,隔离不了病毒,但所有医用口罩、外科手术口罩,都必须用滤效99%的熔喷布。”某业内人士介绍称,生产滤效99%熔喷布耗时较长,会降低产能,在利益的驱动下,就可能有人“”,“就是说会生产一些达不到标准的熔喷布,做成口罩后明明是民用防护口罩,没有防护病毒作用,却非说是99%的医用口罩。”
缺少极化处理的熔喷布无法产生静电,也就无法吸附病毒,这对于防控毫无作用。然而极化处理对设备和厂房的要求高,小作坊甚至连原料的驻极母粒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极化处理了。质检?国标?这似乎更不是狂热的人们会考虑的问题。毕竟只要机器能启动,能生产出布来就有人上门收货,需求催动供应,同时不可避免的滋生假冒伪劣。
这到底是“发国难财”还是产业振兴,网络上争议不断。对于某些人来说, 人命?太遥远;诚信?本来就是捞一票的生意。前线的医生护士用性命拼来的成果,在某些人眼里似乎成了一个笑话。他们更愿意 花时间去 分析什么时候结束,推算熔喷布的发财生意还能做多久。
没人知道这些劣质熔喷布最终都去了哪里,最后又会戴在哪些人脸上。毕竟,对于没有专业设备的普通人来说,辨别口罩中的熔喷布是否符合标准这件事太难了。
你如果加以防范,自然还是能买到正规的口罩。但是否想过在地铁上站在你旁边的那个买不到正规口罩的老人?又或者是即将复学的戴着家里托人买的口罩的孩子?还是医院里跟你亲人住在同一个病房的阿姨?谁能保证这种熔喷布作为“心脏”的口罩能够保护他们,保护你自己和亲人?
更让人背脊发凉的是,这种熔喷布有没有可能流入医疗市场,被做成在一线抗击,需要每天跟感染患者接触的医生的防护服?
还有那些出口到各个国家的防疫物资,被退货多批,为什么有些国家不信赖中国制造,认为中国的口罩等防疫物资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抛开政治因素不谈,中国人确实要自我检讨一下,疯狂的熔喷布也只是冰山一角,在中国各地,都存在着投机取巧的厂家,充斥着各个行业,他们的格局和眼界只限定在自身利益的一亩三分地,为了赚钱,心存侥幸,哪管什么民族品牌、中国形象、百姓安危呢?归根结底还是违法违规的成本太低了,才有那么多人不顾一切赚昧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