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公子 安然
采访:安然 江小川
编辑:康晓
在全民创业的互联网新经济时代,2016年,共享单车风口来了,在时代面前进退失据的自行车,迎来了最强的一剂兴奋剂。
传统自行车制造业对于共享单车的拥抱坚决而彻底。
2016年10月,刚拿完融资的ofo将办公室搬到互联网金融中心,短暂过渡两个月后,再一次搬迁至理想国际大厦。在这个俯瞰北京大学的互联网企业聚集地,ofo按下了全速前进的按钮。
这家从诞生之初就充满着年轻人荷尔蒙的企业,常常全员加班到深夜,聚会时敞开喝醉。1991年出生的戴威一手拿烟,一手挥舞,努力说着什么,又醉得什么也说不出。ofo的融资势如破竹。这家在两年内通过五轮融资14亿美元的“创业新贵”,投资方包括滴滴、阿里、DST、小米、蚂蚁金服、中信产业基金、金沙江等十多个明星资本。
巨量的融资,巨量的采购,巨量的铺车。ofo像是一台油门一踩到底的发动机,疯狂地运转起来。2017年初年会,戴威颁给功臣纪拓一辆牧马人,又在酒至酣处,现场奖励一位背诵《滕王阁序》的员工1万元现金。
胡润排行榜上,35亿元身价的戴威作为首个上榜的白手起家“90后”,风光无限。他说“终有一天,我们今天的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花2000万元冠名卫星,掷1000万元请鹿晗代言,连同ofo各级别员工手中厚厚的餐饮、KTV发票。初生牛犊的闯劲和失去控制的挥霍,同一时间,在ofo身上激烈上演。
那一边的摩拜、哈罗、小鸣等等同样不遑多让。黄色、橙色、蓝色、红色,每个颜色都觉得城市街头自家单车的数量,就是唯一的胜利。
伴随城市街头的你争我夺,集中在天津的自行车工厂成了通宵达旦的军火工厂,源源不断地为这场巷战提供弹药。
“两年半前经常拉到来谈合作的年轻人,一路上都在打电话,谈着上千万的生意”,天津王庆坨的一位摩的徐师傅对《深网》说。
共享单车可能是传统自行车厂最大的机会,相比于2016年之前普遍以千为单位的订单,共享单车平台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订单,显然是爆炸性的。时任天津市王庆坨自行车商会秘书长菅顺启称,这是“入行18年来的最大机会”。
在这持续两年多的共享单车经济盛宴中,凤凰、飞鸽、永久三大自行车品牌,后起之秀爱玛科技以及沉寂已久的自行车产业基地王庆坨,都成了众多共享单车品牌运营商竞相造访的地方。
与ofo的合作直接推动了上海凤凰自行车生产与销售业务收入的增加。据上海凤凰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这部分收入为 11.42亿元,同比2016年的6.99亿,增幅达 57.42%; ofo的订单也将飞鸽从与乐视合作“鵟buzzard”超级自行车的阴影中拯救出来。
在如雪花般的订单砸来的时候,一些传统自行车制造商一度认为中国自行车产业再次腾飞的机会来了,至少在短期内共享单车将给自行车制造行业带来新一轮的繁荣。
《深网》了解,尤其是“禁投令”在各大城市出台之际,将这场和时间的赛跑推向顶峰。在禁投令中,共享单车如果和某个地方政府谈定,假如5月31号12点是最后的投放时间点,工厂必须加班加点全力赶工,因为过了5月31号12点,一台车都不能新增。